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基金经理变更愈加频繁 业绩规模影响几何? 正文
时间:2025-07-09 12:09:3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休闲
三季度行情即将收官,震荡行情下,公募基金经理变更呈现出“走马灯”基调。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包括离任和新聘两种情形)数量为718人次,为近年来高位水平2018年至2021年同期
三季度行情即将收官,基金经理震荡行情下,变更公募基金经理变更呈现出“走马灯”基调。愈加业绩影响数据显示,频繁截至9月21日,规模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包括离任和新聘两种情形)数量为718人次,基金经理为近年来高位水平(2018年至2021年同期数据分别为426人次、变更510人次、愈加业绩影响567人次、频繁752人次)。规模
貌似习以为常的基金经理现象背后,实际上有着鲜为人知的变更细节。基金经理变更不仅与市场行情有关,愈加业绩影响对管理的频繁基金规模、投资业绩,规模更会产生显著影响。相关研报分析结果显示,基金经理变更对偏股基金收益率的影响大于偏债基金,前者影响的业绩波动区间在-20%至20%之间,而对偏债型基金的整体影响的业绩波动区间,只有-4%至4%之间。
混合产品基金经理
离任占比最大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下称“天相报告”)指出,由于基金管理人运营管理、绩效考核压力、职业规划调整等因素,基金经理变动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
最为直观的结论是,基金经理变更与市场行情存在一定联系。天相报告显示,当市场行情表现较好时,基金经理离开人数与新增人数均有大幅度提高。比如,2015年新增436位基金经理,相较于2014年的新增涨幅为75%;2021年当年新增643位基金经理,相较于2020年的新增涨幅为41%。
更为具体地,以2017年-2021年间的2287人次基金经理离任作为剖析样本,天相报告显示,5年间变动人次较多的多为中大型基金公司,如嘉实基金累计发生64人次基金经理离任,为离任人次最多的公司;工银瑞信基金和华夏基金离任人次分别为49和42;此外前海开源基金、长信基金等中小型公募的离任人次也均在40以上。
此外,离任基金经理的管理产品分布,也呈现出一定差异特点。在上述5年2287人次基金经理离任中,管理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离任的人次占当年离任总人次的比例最大,每年均保持在45%左右,而海外投资基金、基金中基金(FOF)和商品基金的基金经理每年离任人次占比均不超过当年总离任人次的5%。
偏股型基金最受影响
与基金经理变更现象本身相比,这一现象对基金规模、投资业绩的影响,以及影响的量化描述,更有市场参考价值。
天相报告显示,从收益率和规模两个角度来看,主动基金整体受影响程度大于被动基金,且较多主动基金在基金经理变动后,出现规模缩水现象。
从规模变动情况来看,偏股型基金相较于偏债型基金受基金经理变动的影响更为敏感,部分偏股型基金甚至一度出现了300亿元-400亿元规模变动的极值情况。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某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某只主动混合基金在5年多时间内任职回报超250%,年化回报超25%,在同期1300多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前五。但在该基金经理于今年初离任后,该基金A份额的规模从此前的25亿元缩水到一季度末的14亿元出头,到今年二季度末规模则只有12亿元出头。
收益率影响方面,偏股型基金收益率整体受基金经理变动影响较大,整体业绩波动区间在-20%至20%之间,而极值情况的存在则将业绩波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变动对偏债型基金的影响整体较小,整体业绩波动区间在-4%至4%之间,但也有极值情况存在。
业内分析指出,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业绩及规模表现更依赖于基金经理自身的投资风格及行为,基金经理的变动在一定层面上可以解释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为何在短期内业绩和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而被动管理型基金相较而言受基金经理变动的影响较弱。
基金经理人选更多元
虽然基金经理变动成为公募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常态现象,但在某资管机构一位高层人士看来,基金经理是基金行业的核心人才,他们的有序流动,才能促使行业向好发展。他对记者表示,在行业扩容背景下,未来会有更多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登场,中国公募20多年发展,投研人才已实现了代际更替,不仅有早期绩优基金经理“奔私”或走上公募管理岗位,新生代基金经理也在“粉墨登场”中展现自我。
上述资管机构高层人士的表述,有着丰富的现实案例。比如,创金合信基金总经理苏彦祝,早期曾是南方基金投资部总监,2010年开始转型从事券商资管业务,加入证券担任资产管理部(创金资产管理)总经理,后于2014年带领第一创业创金资产管理团队,创立了创金合信基金。此外,2018年创立睿远基金的陈光明,则是有着逾20年从业经历的公募老将。另外,东方阿尔法基金总经理刘明,此前曾有过大成基金投资部总监,兼任社保组合基金经理等投研履历。
新生代基金经理方面,他们拥有更为鲜明的个性,做出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比如,2020年公募基金业绩冠军赵诣(于2017年3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于2022年3月加盟“个人系”公募泉果基金,首只基金将于10月13日起公开发售。此外,在2020年前后,基金经理唐雷加盟了东方阿尔法基金,目前是东方阿尔法基金公募投资部副总监、研究部总监。因成功捕捉到新能源科技行情,唐雷的产品管理规模在2021年突破百亿元。
实际上,在公募行业大发展背景下,基金公司尤其是成立时间晚的中小公司的“挖人”竞争较为激烈。“挖掘有潜力的基金经理,是公募行业后进者重要的发展策略。实际上,我们早在几年前就接触过冯明远,想挖他过来。当时他的业绩才刚做出来,市场知名度还没有现在这么高,但最后未能谈拢,还是挺遗憾的。”某小型公募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
从业稳定性有待提高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基金经理是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过程中诞生的专业投资力量,肩负着为基金持有人创造价值回报的责任,变更是为了寻找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平台,但过于频繁的跳槽可能不利于个人稳定发展。
天相报告也指出,基金经理变动是正常的职业调整行为,这对基金产品本身带来的影响不可避免,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同时也倡议基金管理人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业绩考核制度和员工激励制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以期提高基金经理的从业稳定性,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收益。
谈及激励机制时,苏彦祝再次提到了合伙人机制。他表示,基于合伙文化的股权激励机制,在创金合信基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基金公司发展初期往往面临着生存压力,产品规模、人员薪酬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但在合伙机制下,团队成员愿意并肩作战,并在磨合中逐渐产生了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
苏彦祝认为,合伙机制所解决的主要是“利益跨期分配问题”。好比一起种果树,树苗种下去,施肥浇水后,要等3年或5年后才能结果,等有果实了,再摘下来分给大家。股权只是一个数字,要真正实现激励效果,还需要成员之间具备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在合伙文化的氛围下,团队成员愿意做长期才能见效的事,也就是某种意义上难而正确的事。不仅是投研体系,包括IT系统建设、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布局,当期付出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效。”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基金经理变更愈加频繁 业绩规模影响几何?)
海关总署: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进口更多优质农食产品 回应国际社会合理关切2025-07-09 11:52
北京丰台公布新增病例轨迹,涉医院、批发市场、花卉市场等2025-07-09 11:41
在一些策略师看来 全球市场的下跌这才刚开始2025-07-09 11:20
浙江拟将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提高0至6岁婴幼儿医保报销比例2025-07-09 11:13
美国弗吉尼亚州超市枪击事件致多人死伤 作案者为超市员工2025-07-09 10:39
宏碁:疫情造成的 PC 需求已过去,市场回到 2019 年水准2025-07-09 10:32
韩正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025-07-09 10:25
越南工厂的难题:劳动力不再“廉价”,月薪3000无人应聘2025-07-09 10:06
媒体爆料!迪士尼新任CEO,是他!年薪高达约合1.92亿人民币2025-07-09 09:55
毕宝贵任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25-07-09 09:50
鹰美将于12月22日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3港元2025-07-09 12:04
激活市场!郑州近百个楼盘宣传首套房利率4.4%2025-07-09 12:03
创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气质?汪小菲:做自己熟悉的事,我还是做餐饮最顺2025-07-09 12:02
北京新增一起高校相关聚集性疫情,人员密集场所仍是防疫重中之重2025-07-09 11:42
各施神通 各地积极培育扶持企业上市2025-07-09 11:28
美股抛售潮蔓延!沃尔玛、塔吉特股价先后创35年来最大单日跌幅2025-07-09 11:01
唐山疾控中心发布“HPV疫苗”预约接种信息?官方辟谣2025-07-09 10:42
上海银行行长朱健:已设立1000亿元防疫抗疫及复工复产专项投融资额度2025-07-09 10:05
美联储9月缩表规模将翻倍 市场波动可能加剧2025-07-09 10:01
小米2022年Q1营收人民币734亿元,智能手机ASP同比增长14.1%2025-07-09 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