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俄罗斯的“远谋”,他们如今恍然大悟!

俄罗斯的“远谋”,他们如今恍然大悟

时间:2025-07-07 07:15:35 来源:心口不一网 作者:时尚 阅读:903次

原标题 俄罗斯的远谋“远谋”,他们如今恍然大悟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3月20日发表一篇文章称,俄罗俄罗斯能抵御制裁保持经济稳定。大悟作者为亚历山大·别列津。远谋全文摘编如下:

2014年至2022年,俄罗俄罗斯的大悟许多项目都令专家一头雾水:铺设似乎没有前途的天然气管道、将土耳其总统从中情局的远谋阴谋中解救出来、发行奇怪的俄罗银行卡。今天,大悟这些行为的远谋原因都有了解释:原来,莫斯科早就在为西方的俄罗进攻性行动未雨绸缪。它做了哪些准备,大悟又是远谋如何做的呢?

天然气战略未雨绸缪

2021年,很多西方观察家百思不得其解:多年来,俄罗俄罗斯一直通过两个渠道(长期合同和现货市场)向欧盟出售天然气,大悟如今突然放弃了现货市场。

许多人认为此举很不理智,给人的感觉是,俄罗斯在助攻自己的竞争对手美国液化天然气。

现在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是多么合理的举措。通过制造欧洲天然气零过剩的局面,俄罗斯使四分之三的欧洲储气库都是空的。如果欧盟国家明天就停止进口俄天然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例如将无以取暖。

更重要的是,未来数月,欧洲无法哪怕是部分打击莫斯科的天然气出口收入。关键在于价格——2021年,欧洲为每千立方米天然气平均向俄支付273美元,而2021年12月,这个数字已升至518美元。今后数月,它还会上升一倍。也就是说,对欧盟供气量下滑40%不会给俄带来财政损失。

俄罗斯在规划一条管线——过境蒙古的“西伯利亚力量-2”,其年输气能力可达500亿立方米。此事当时看起来过于遥远,但实际影响深远,因为它面向更长久的未来。

德国已宣布紧急建设两个接收美国液化天然气的终端。一旦建成,德国就能用美国液化气完全取代俄天然气。德国建设终端所需时间,与俄将“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年输气量从百亿立方米提高到几百亿立方米所需时间大致相当。

俄土关系翻转有深意

2016年发生了一件难以理解的事:克里姆林宫帮助拯救土耳其政权乃至总统埃尔多安的性命。在中情局参与下,土耳其军人密谋将其推翻。俄情报机关在最后一刻将此事通知了埃尔多安,最终政变失败。

这里的不寻常之处是什么?2015年,土耳其击落一架俄空军飞机,致使一名飞行员丧生。俄领导人当时明确表示,安卡拉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那么,克宫为何要拯救其誓言报复的人?

俄飞行员牺牲后,“土耳其流”项目被叫停。而2016年7月,在俄帮助下挫败政变后,安卡拉再次对该项目感兴趣。同时,“土耳其流”年输气能力为630亿立方米,多于经乌克兰管道向西方的输送量。

表面上经该管道销售天然气的并非俄罗斯。尽管天然气是俄罗斯的,但由土耳其负责供应。土耳其人自己消费不了这么多天然气,但可将其输往希腊边境,也就是欧盟。

这样一来,最终于2020年开通的“土耳其流”成为强有力的一步,用以对冲一旦乌克兰输气系统有事所产生的任何可能的影响。这意味着,莫斯科拯救埃尔多安看似不合常理,实为明智之举。

安卡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俄罗斯盟友。但“土耳其流”却在改变局势:通过落实该项目,莫斯科得以防范经乌克兰输气方面的任何变数。

俄罗斯经济不会崩盘

对新制裁的准备不仅限于天然气领域。2014年,俄罗斯启动了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项目,即俄版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它于2015年1月开始运营。正是因此,即使俄罗斯所有银行都被剔除出SWIFT,国内交易也不会停止。

这方面还有其他项目:正在泰梅尔积极建设“北湾”港,计划从那里出口2500万吨石油。这样的出口十分重要,因为俄罗斯传统的乌拉尔石油含硫量高,只适合供应特定石油加工厂。西方已开始拒绝接受俄石油。就地理位置而言,从“北湾”向亚洲和欧洲供应石油同样有利。况且当地出产的石油为低硫,不用打折就能卖给新的供应商。

但事情不仅限于能源。这些年,莫斯科还大力推进MS-21飞机项目,完全实现了碳纤维机翼的进口替代。在MS-21之前,世界上没有哪家航空企业完全用这种轻型材料制造机翼。2022年至2023年就会开始小批量生产这种安装俄罗斯发动机的客机。最主要是,它们已进行首飞。考虑到西方冻结供应新客机的情况,这非常及时。

一个严肃的问题有待回答:俄罗斯当局采取的步骤是否足以保持经济稳定?答案很大程度上是肯定的。

虽然西方经济学家预测,俄罗斯GDP将因制裁下降30%,但这种情况多半不会发生。不过,在今年的危机季度,GDP完全可能下滑8%-10%(约为2009年的降幅)。但俄罗斯经济不会崩盘。未来5-10年,俄罗斯工业生产的复杂性将明显上升,MS-21型先进客机和俄罗斯不得不补充的其他许多产品将投入量产。

最终,西方制裁的结果将是实现俄罗斯长久以来的目标——“摆脱原料依赖”。这未必是华盛顿期待的,但肯定是它无法避免的。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 美国经济界呼吁反思对华经济战,外交部回应
  • 村镇银行储户的一团“乱码”:被赋红码前,网银短信验证码已无法接收
  • 血色暗夜!140万亿市场大震动,全球股债集体崩塌!加密货币沦为“绞肉机”,26万人爆仓!
  • 非洲青年民调:76%受访者认可中国的积极影响力,美国为72%
  • 行业龙头云中马登陆A股,“革基布第一股”加速扩产扩市场
  • 法国经济部长:欧洲升息需要渐进调整
  • 北京通州区出台64条措施,统筹疫情防控稳定经济增长
  • 美银:行业中的长期赢家 维持Coinbase“买入”评级
推荐内容
  • 外交部回应韩剧在中国播放:对同韩方人文交流合作持开放态度
  • 国务院安委会第八综合检查考核组对上海开展年度安全生产大检查和考核巡查
  • 国际观察:美“印太战略”危害亚太地区国家
  • 2021年网络支付业务集中度略有下降,预付卡行业步入调整分化期
  • 向新而生 创享未来 第十四届中国猎车榜探寻电动智能下半场机遇与挑战
  • 南沙迎重磅利好!概念股被“点燃”4只涨停,越秀金控:公司有望享受政策优势